发布时间:2024-09-16 21:32:25 来源:安庆皖丰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显而
中新网上海5月6日电 题: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迎用户开放15岁“生日”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生日有一个外形酷似“鹦鹉螺”的中国装置建筑。6日,大陆第台第代它迎来用户开放15岁“生日”。同步它叫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简称:上海光源),辐射放岁是上海恻隐之心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每天供给全世界的光源前沿科学研究团队使用,被誉为前沿科技的迎用“光引擎”之一。
追光之路
2004年5月,中国装置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画了一张上海光源外形的大陆第台第代手稿。经过几代上海光源人的同步奋斗,如今蓝图变成了现实。辐射放岁
上海光源是上海国际上现阶段光子能区覆盖最广、运行线站数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它于2004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偷工减料2009年5月6日首批7条光束线和7个实验站正式对用户开放。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黄政仁表示,经过两期建设,上海光源目前共有34条光束线和46个实验站对用户开放,总体性能位居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15年了。上海光源从一个在世纪之交(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被视为‘没有用户,画饼充饥建它干啥’的装置,成了服务全国科研团队的用户装置。作为一名‘老兵’,我真心感到高兴。”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施尔畏如是感叹。
“鹦鹉螺”之变
一年约有8760个小时,除去维护时间,上海光源每年向用户供光4000个小时至5000个小时。重峦迭嶂
如果将上海光源比喻成一个周长为四五百米的“甜甜圈”,将其截成数十段,每隔一段距离伸出一条长长的线,那就是一条光束线。
这些年来,在“鹦鹉螺”的身上,启用的光束线越来越密了。
“现在分布是大张旗鼓这样的,大家看,还有3条红的(光束)线,那是正在建设的产业线和专用线。”6日在沪举办的上海光源开放十五周年学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赵振堂指着上海光源的总体布局示意图说。
上海光源处于接近满负荷运行的“黄金期”。赵振堂表示,气势磅礴现在“鹦鹉螺”的容积率已经基本满了。
迭代之问
20世纪40年代,人类在电子同步加速器上首次观测到同步辐射光。几十年来,同步辐射光源已历经数代发展。
十几年前,枝繁叶茂上海光源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加入“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俱乐部”。
开放15年来,上海光源服务了9万多人次用户,支撑用户完成了2万多个实验课题;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观察和研究了大量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支持发表的研究论文超过1.1万篇,其中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顶级刊物上的丑态毕露220多篇论文。
赵振堂也指出,全球已进入了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快速发展时期,国际上已建成3台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还有10台在建设中,上海光源也需要回答“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如何发展”之问。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新一代储存环光源的上海方案,并正在为实现这一方案而努力。雄心壮志(完)
相关文章